欢迎您进入某某淀粉企业有限公司

热门关键词:

当前位置主页»成功案例»

科学网新冠状病毒肺炎的综合治疗(八版)

返回列表 来源:牛牛网注册 浏览: 发布日期:2020-03-06 17:39【

 

第一章 病原学

一、病原学特点

(一)形态

新型冠状病毒(SARS-CoV-2)为不分节段的单股链RNA病毒,属于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,根据血清型和基因组特点,冠状病毒亚科被分为a、β、γ和δ四个属。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(coronaviridae)冠状病毒属。由于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,形如花冠而得名。

其基本特征与SARSr-CoV和MERS r-CoV有明显区别。目前研究显示,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(bat-SL-CoVZC45)同源性达85%以上。体外分离培养时,96h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2019-nCov,而在Vero E6和Huh-7细胞中分离培养约需6d。

(二)理化性质

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-CoV和MERS-CoV的研究。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,56℃30min、乙醚、75%乙醇、含氯消毒剂、过氧乙醚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,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。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,在包膜,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,常为多形性,直径60~140nm。

二.传播

新的研究表明,飞沫可以沉降在物体表面,或者通过粘有病毒的手污染我们接触到的物体表面,比如门把手、电梯按钮。病毒在这些光滑的物体表面,可以存活数小时。如果温度、湿度合适有可能存活数天。在温度20℃,湿度40%~50%的环境,病毒有可能存活5d

从一些患者粪便当中发现了病毒核酸,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,但是目前还没有分离到病毒,是否有粪-口传播,还需进一步的研究、观察。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。

三.命名

在国际范围内,病毒的命名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负责,疾病的命名由世界卫生组织进行。

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冠状病毒研究小组(CSG),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从“2019-nCov”更名为“SARS-CoV-2"

世界卫生组织将其正式命名为“COVID-19”。“Co”代表“冠状”(Corona),“Vi”为“病毒”(Virus),“D”为“疾病”(Disease),而19代表为这一疾病最初的病例是在2019年发生的。

 

 

 

第二章 流行病学

(一)传染源,

目前认为,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,隐性感染者(即无症状感染者)也可能成为传染源。潜伏期患者和恢复期患者的传染性还有待研究明确。

1. 病毒的来源: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冠状病毒属。进化分析显示,新型冠状病毒与来自中华菊头蝠(中国马蹄蝠的一种)的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(bat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-related coronaviruses)最为相似,核苷酸同源性达到84%,与人类SARS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达到78%,与MERS病毒的同源性达到约50%。蝙蝠体内拥有种类最多的冠状病毒,是多种冠状病毒的宿主。目前认为,新型冠状病毒最原始的宿主为中华菊头蝠,通过某种动物宿主扩散到人类,并引起疾病的发生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此次疫情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(存在野生动物交易)有关。最早41例确诊病例中,有27例报告曾接触过华南海鲜市场。因此,目前认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,与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的野生动物买卖、经营、运输、屠宰、交易等过程有关。

2. 病毒变异情况:到目前为止,病毒样本之间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几乎完全相同,提示病毒未发生明显的变异。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密切监测也表明,不论是环境中分离的病毒,还是前期在人体中分离的病毒,再到近日分离的病毒,均未发现明显的变异。不过,基于人类对冠状病毒的认知,新型冠状病毒是正链RNA病毒,未来仍有可能发生突变与重组,在突变过程中毒性可能增强或减弱。

3. 动物宿主:大多数种类的蝙蝠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或岩洞中,距离人类活动区域较远。目前认为,来自蝙蝠的病毒需要进入某种半野生状态的哺乳动物(即动物宿主)体内继续进化,经过一定的突变和重组后传播到人类。最新研究表明,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动物宿主,从穿山甲分离的β冠状病毒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%。动物宿主的发现,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防控具有重要意义。